
拉漲不成,3月市場終下行
2月份開市之初,經過了春節期間低價促銷的各個生產企業紛紛提價以期恢復市場、穩定價格。但是最終難以遂愿,需求低迷之下,庫存持續攀升,無奈只能降價促進銷售。從以上價格走勢圖中可以看出,3月份全國平均價格持續下滑。據卓創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底,全國平均價為1363元/噸,已遠低于春節期間的促銷價格1417元/噸。
縱然如此,目前已是3月底,市場表現仍不盡人意,需求未有明顯好轉。業者表示,4月份需求若可啟動,市場或將出現好轉。但即將到來的梅雨季節仍將是困擾東南部地區生產企業的一大難題。所以綜合來看,今年上半年或難以出現樂觀的轉機。
產能增速不減,低價競爭加劇
雖有相關政策表示2017年以前平板玻璃行業將不再新增任何產能,但是對已通過審批的在建項目束縛力并不大,仍然沒有阻擋住已建成生產線點火的步伐。今年1-3月份,新點火生產線共計9條,目前全國在產總產能共計157380噸,同比增加16%。
每一條生產線的點火,都必將會加劇當地市場的競爭,尤其是在目前供需矛盾本已十分嚴峻的現實下,其影響也會被放大。現在供應量已經遠遠大于需求量,各企業間的價格競爭也是愈演愈烈。
截至本月底,作為風向標的沙河市場已成為不折不扣的價格洼地,市場銷售價格已降至50元/重量箱出頭,低價貨源不斷向周邊市場流出,進而導致周邊生產企業價格也是一再下跌,目前多數生產企業已經開始虧損或瀕臨虧損的邊緣。除了沙河貨源沖擊的影響,當地市場各企業間的競爭也是造成價格不斷走低的重要原因。為了搶奪有限的需求蛋糕,占據價格優勢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而經銷商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在春節期間各種促銷政策下以及春節過后的一片炒漲聲中所囤的貨,以現在的市場價格銷售已經虧損。另外,在激烈的競爭中,下游買家頻頻壓價,有的經銷商無奈只能平進平出,基本已無利潤可言。
房地產數據悲觀,未來仍是謎團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房地產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我國房地產竣工面積同比下滑8.2%,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對玻璃的需求量是下降的。同時,1-2月份的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幅度達27.4%,那也就是說如果這些新開工的房地產按照正常進度施工的話,一年到一年半以后,對玻璃的需求量也將會大幅下降。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國家將新開工700萬套以上保障性住房,這或許能對疲軟的的玻璃市場帶來些許的安慰。
但綜合來看,政策面、經濟面、供需面等等,對玻璃行業都是不利的,但也或許如此艱難的環境,能夠加速玻璃行業的洗牌,在產業整合和升級中尋找到突破口,從而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這也將是目前市場不良運行帶來的的必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