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至8月份,從以上價格走勢圖中可以看出,去年此時浮法玻璃市場已躍躍欲試開始試探走高,隨后9-10月份的銷售旺季中市場價格更是節節攀升。但是今年情況完全不同。首先便是上半年市場幾乎一直處于下滑狀態中,全國均價已由年初的1495元/噸跌至目前的1138元/噸,跌幅達23.8%。各生產企業的銷售價格已遠低于成本價格,虧損是目前生產企業普遍的生存狀態。
造成此局面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供需失衡這一由來已久的問題。需求面主要在于房地產,從目前的房地產成交情況來看,短時間內需求面難以出現實質性利好。供應面便是生產企業的生產線了。需求面難改,供應面調整也非易事。一條生產線放水需損失千萬,因此生產商寧可極力支撐以待轉機,那么這就到了考驗企業實力的時刻了。就像是一場賭博,市場充滿了風險,也無法準確預知。支撐下去如果能迎來曙光,那就有希望轉虧為盈。但是如果賭輸了,市場遲遲不見好轉,那損失將會更加慘重。
在如此巨大的虧損壓力下,有些生產企業便開始考慮生產線放水了。據卓創資訊統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放水冷修生產線共計11條,6-7月就有7條。除此以外,上半年還有1條生產線直接停產,有3條生產線因為搬遷需要而停產。6-7月份國內浮法玻璃在產產能連續兩個月下滑,同比增速分別是10.91%、7.34%,較年初19.31%的增速下降明顯。但即便如此,玻璃行業供過于求的狀態仍是難以緩解
放水生產線中包括南玻集團在廊坊基地的900噸二線,據坊間消息,其他部分基地也或有此類計劃,在原片嚴重虧損下,后期南玻將以自供深加工為主。作為國內玻璃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南玻集團,壯士斷腕般的做法,或是表明其已對未來短期內的市場不抱希望。繼續生產會繼續虧損,生產線停產也會有損失,這或許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
除此以外,其他生產商也在紛紛尋找自救方式。或是白玻改產顏色玻璃,或是提高產品品質,如減少建筑玻璃生產、加大產業玻璃、汽車玻璃產量,共同目的都在于提高售價減少損失。
按照傳統,目前是旺季初期,但是業者對今年的旺季多持悲觀心態,認為“旺季難旺”。目前市場競爭仍是激烈異常,如今東北的貨源已通過海運流入華東、華南地區,對當地企業沖擊非常大。
誠然,本次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么對玻璃市場的影響也將會持續,玻璃行業將會面臨漫長而痛苦的整合期。但是,也只有在打破供需失衡這一桎梏之后,玻璃行業才能迎來真正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