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行業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的嚴峻形勢,原材料工業系統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要求,堅決貫徹部黨組決策部署,認真履行職責,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努力保持行業穩定增長,著力化解過剩產能,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各項重點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2014年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強行業運行監測,努力保持穩定增長。發揮熟悉情況、貼近企業的優勢,監測分析重點行業生產運行和國內外市場變化情況,跟蹤研究產能過剩、生產經營、原料價格、投資、進出口、物流庫存等關鍵問題,定期發布運行分析報告,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加強化肥、農藥行業管理協調,確保滿足農業生產需要。就對二甲苯(PX)和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電解鋁走出去及公平用電、鎳資源、商品混凝土等預拌產品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提出財稅等相關政策措施建議。
(二)研究行業重大問題,啟動規劃編制工作。組織行業協會、規劃院及重點企業研究石化、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稀土、黃金、新材料等行業“十三五”發展戰略,提出發展思路和規劃大綱。研究提出原材料工業兩化融合推進計劃,明確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等重點工程。結合中國制造2025、京津冀產業一體化等重點規劃編制,開展原材料領域專題研究。啟動《鋼鐵工業轉型升級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5)編制工作。
(三)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分行業建立多部門組成的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部際司局級工作機制。研究提出2014年淘汰落后計劃指標并分解落實,其中,煉鐵1900萬噸、煉鋼2870萬噸、電解鋁42萬噸、水泥505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重量箱。指導各地開展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摸底清理,制定水泥、平板玻璃工業結構調整方案(2013~2017年),提出項目清理整頓方案,并以行業規范準入條件為標準,對建成項目和在建項目組織或委托咨詢機構進行評審。推動高強鋼筋、鋼結構、鋁材、綠色建材等產品應用,搭建上下游合作平臺,擴大市場需求。
(四)推進行政審批改革,抓好準入和規范管理。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要求,積極推進行政審批改革,下放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項目核準、鉻化合物生產建設項目審批、農藥產品換證評審權限,研究取消黃金開采資質認定審批。進一步完善行業準入和規范管理,采用事中事后監管模式提高行業管理效益。發布輪胎、銅冶煉、水泥、平板玻璃、溫石棉、耐火材料等行業準入條件,開展鉛鋅、鎢、錫、對二甲苯(PX)、化工園區等行業準入規范條件制修訂工作。分批開展重點行業準入和規范管理,公告符合條件的企業名單,檢查已公告企業保持準入規范條件情況,強化事中事后監督。
(五)突出重點和難點工作,全力加強稀土行業管理。積極推進6大稀土集團組建,完成中鋁公司、包鋼集團、廈門鎢業、中國五礦、廣東稀土、贛州稀土等6家集團組建方案備案。會同公安部、國土資源部等7部門聯合開展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積極應對稀土訴訟和研究出口限制替代措施,研究提出稀土資源稅調整、稀土產品可追溯機制等方案,推動《稀有金屬管理條例》立法。會同財政部制定《國家物聯網發展及稀土產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組織實施2014年度稀土產業調整升級專項工作,支持了110個項目發展。嚴格執行指令性計劃管理,組織實施稀土淘汰落后產能計劃,配合做好稀土產品國家收儲工作,促進行業平穩發展。
(六)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與科技部等部門溝通協調,積極推進新材料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案編制。聯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發布“關鍵材料升級換代”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按照《新材料產業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完善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加強新材料產業運行監測分析,發布《新材料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4》。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研究碳纖維、超材料、石墨烯等產業發展問題,提出政策措施建議。組建中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聯盟,推動企業交流合作。
(七)切實履行禁化武履約義務,維護國家利益和形象。順利通過禁止化學武器組織38次現場核查(其中日本遺棄化學武器核查9次);全力做好日遺化武處置工作,加強對日方銷毀設施的環保監測,敦促日本加大投入、全力盡早按照禁化武組織批準的時間表完成銷毀工作。依法加強對監控化學品設施建設、生產、經營、使用和進出口的監管,做好國家宣布、防擴散、化學防恐、化學突發事件處置等重點工作。加強模擬國際核查培訓,出版《國家履約報告(2013)》,開展媒體宣傳、履約巡回展覽,提高全行業履約意識。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禁化武組織在華合辦國際研討會和培訓班,深入參與履約國際事務,維護國家利益和形象。
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點工作
(一)工作思路
2015年,原材料工業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和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部黨組確定的工作重點,牢牢抓住化解產能過剩這一“牛鼻子”,著力解決制約原材料工業科學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積極推進技術改造、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節能減排和軍民結合,努力保持原材料工業持續平穩增長,不斷提高原材料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二)重點工作
一是強化行業發展頂層設計,制定原材料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總結評估原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實施效果,加強原材料工業“十三五”重大問題研究。編制重點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照深化改革、轉型發展要求,明確“十三五”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提煉一批具有重大引導示范意義的專項工程,細化制定政策措施。
二是大力拓展原材料市場需求,促進行業經濟穩定運行。充分發揮上下游合作機制作用,加快高強鋼筋、高性能電工鋼、船舶和海工用鋼、汽車用鋼推廣應用。組織開展電、鋁、網融合發展區域試點,鼓勵電解鋁產業鏈垂直整合,著力擴大銅鋁復合材、電工用鋁、交通運輸用鋁材等消費。大力推廣應用綠色建材,制定綠色建材評價通則和節能門窗、節水潔具、陶瓷薄磚等產品技術導則,搭建綠色建材產品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廣高性能混凝土,推進綠色建材下鄉和現代農業設施發展,積極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加強原材料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協調解決行業運行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原材料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三是緊緊圍繞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推進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部分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繼續做好重點行業相關工作,加快出臺具體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長效機制。完善產能過剩行業投資項目數據庫,加大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在建項目監督力度,嚴格控制新增。充分發揮行業規劃、標準和產業政策的作用,綜合運用技術改造、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等手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存量產能深度優化。
四是高度重視兩化融合與創新驅動,推動原材料工業由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發布實施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行動方案,推動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開展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推廣普及,分行業制定智能工廠標準并開展重點示范,建立稀土、監控化學品等重點行業信息化管理平臺,逐步提升原材料工業兩化融合水平和發展質量。按照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研究原材料工業創新驅動發展思路,梳理重點行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思路、目標和任務。
五是進一步深化行業管理改革,不斷激發原材料工業科學發展活力。切實轉變行業管理思路,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營造公平市場競爭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上來,努力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繼續推動下放項目投資核準權限,完善稀土稀有金屬、危險化學品和農藥管理。改進行業準入及規范管理,逐步建立企業自我聲明、政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行業規范管理模式。做好煤化工、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等重點石化產業布局研究,加強化學品管理和化工園區建設。
六是落實新材料產業重點工作,引領原材料工業創新發展。制定促進新材料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推動重點新材料研發和應用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論證工作。配合有關部門落實關鍵材料升級換代工程實施方案。加大技術改造和強基工程等專項資金對新材料的支持力度,以企業為主體突破一批重大工程急需的關鍵材料品種,發布建材工業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品目錄。推動建立新材料首批次應用風險補償機制,組建新材料協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努力形成上下游良性互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繼續做好碳纖維、石墨烯等重點新材料領域相關工作。
七是著力加強戰略性資源管理,深入推進落實稀土行業管理各項任務。繼續協調有關地方政府、中央企業推進6家大集團整合,爭取2015年底前完成全部稀土礦山、冶煉分離企業的整合重組工作,建立大集團協作機制,形成高效、合理的行業發展格局。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將打擊稀土違法違規行為常態化,加大宣傳和問責力度,堅決打擊非法生產、黑市交易、環境違法、走私出口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稀土準入和指令性計劃等重點環節管理,抓緊修改完善《稀有金屬管理條例》,加快推動立法工作。組織實施好稀土專項,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裝備,做大做強稀土高端應用產業,推進稀土產業結構調整。
八是繼續做好禁化武履約工作,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與履約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及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工作協調與配合,全力做好國家宣布、接受現場國際核查和推進日遺化武銷毀工作。加強履約宣傳,增強全社會對化學武器危害性的認識;修訂《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依法加強監控化學品管理,從源頭做好防擴散和化學防恐等工作。加強履約工作體系和隊伍建設,拓展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履約支撐機構,做好國際職員選拔競聘工作。繼續做好履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拓展合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