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迭代加速、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參與標準制定已成為企業破解經營痛點、搶占產業話語權的 “必修課”。無論是中小企業突圍,還是龍頭企業鞏固地位,標準制定都是關鍵行動。以下從趨勢、策略、方法和風險四維度,為企業提供標準制定實戰指南。
1.競爭前置化:標準之爭早于產品之爭,AI、6G 等領域需 “規則先行”,將標準布局與技術研發同步推進。
2.生態化:單一企業難主導全產業鏈標準,需聯合上下游、產學研構建標準聯盟,形成協同效應。
3.國際化:標準是國際貿易 “隱形壁壘”,企業需兼顧國內合規與國際互認,推動 “中國標準” 走向全球。
4.數字化:傳統文本標準升級為機器可讀、動態更新等形態,需融入數字化思維確保實操性。
1.精準定位:
技術領先型:主導前沿領域原創標準,建 “技術專利 + 標準” 壁壘;
產業鏈龍頭:牽頭協同標準,整合資源降成本;
隱形冠軍:聚焦細分賽道制定專業標準,規避同質化;
轉型期企業:借綠色低碳、數字經濟標準實現 “換道超車”。
2.錨定痛點:以標準解決降本增效、破除市場壁壘、合規適配、技術轉化等實際問題。
3.層級適配:
企業標準:內部規范,作高階標準 “試驗田”;
行業標準:聯合制定,主導細分規則;
國家標準:提升公信力,搶占國內市場;
國際標準:適配全球化布局,突破貿易壁壘。
建議遵循 “企業→行業→國家→國際” 進階路徑。
1.前期籌備:
組建技術、市場、法務跨職能團隊;
調研需求與痛點,提前布局核心專利;
聯合產業鏈構建標準聯合體。
2.標準起草:
明確范圍、技術要求等核心框架,平衡先進性與普適性;
按 GB/T 1.1 規范撰寫,廣泛征求意見優化內容。
3.推廣實施:
爭取官方立項提升權威性,試點后逐步推廣;
加強宣貫,推動國內外標準互認,構建 “標準 + 產業” 生態。
4.持續迭代:
跟蹤技術與市場變化,設定 1-5 年更新周期;
收集反饋動態優化標準,保持領先性。
1.技術風險:聯合專家研判趨勢,采用 “基礎 + 進階” 分層設計,預留升級空間。
2.專利風險:起草前排查專利,簽訂許可協議,遵循 FRAND 原則。
3.合規風險:法務全程參與,避免歧視性條款,符合國內外監管要求。
4.市場風險:充分調研需求,聯合多方凝聚共識,推動標準兼容。
5.資源風險:聚焦核心領域,聯合分攤成本,優先 “短平快” 項目提回報比。
標準制定是企業從 “產品競爭” 到 “規則競爭” 的關鍵。把握趨勢、找準策略、嚴控風險,將標準納入長期戰略,才能在產業重塑中搶占主動權。

"掃描二維碼,關注協會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