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當今全球化與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標準已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支撐。從日常生活用品到高端科技產品,從傳統制造業到新興服務業,標準無處不在,深刻影響著產品質量、市場秩序與行業發展。近年來,我國標準化體系迎來重大變革,團體標準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崛起,成為推動我國標準化進程的重要力量,這一轉變意義深遠,將重塑我國標準化格局。
團體標準的法律地位得以明確 長久以來,我國標準體系主要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與地方標準構成,政府在標準制定中占據主導地位。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與創新需求的不斷涌現,這種單一的標準供給模式逐漸顯露出局限性,難以快速、精準地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2017 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成為團體標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首次在國家法律層面賦予團體標準明確地位,將其納入標準體系,與國標、行標等并列。這意味著團體標準獲得了法律認可,不再是游離于體系外的補充角色,而是擁有了合法合規的發展路徑。 新《標準化法》規定,國家鼓勵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供社會自愿采用。這一規定為團體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了法律依據,明確了團體標準的制定主體、制定原則與應用方式,極大地激發了社會團體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法律保障下的團體標準,在市場中具備更強的公信力與權威性,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規范市場、引導創新的作用。 團體標準在市場中的重要意義 1、填補標準空白,規范新興市場 在新興產業與前沿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區塊鏈、新能源汽車等,技術迭代迅速,產品更新換代頻繁。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往往需要經過嚴格、漫長的程序,從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到發布實施,通常需要數年時間,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節奏。這就導致在這些領域發展初期,市場缺乏統一標準規范,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市場秩序較為混亂。 團體標準憑借其制定周期短、響應速度快的優勢,能夠及時洞察市場需求,迅速組織行業內企業、科研機構等力量,針對新興技術與產品制定標準。例如,在電子墨水屏新興應用場景中,商務信息顯示牌和移動廣告展示牌雖被廣泛采用,但產品功能、品質等方面缺乏統一標準,致使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難以大規模推廣。電信終端產業協會適時發布了《具有通信功能的電子墨水屏終端商務信息顯示牌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和《具有通信功能的電子墨水屏終端移動廣告展示牌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這兩項團體標準。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作為參編單位,憑借在智能屏顯底層操作系統積累的技術和測試經驗,為底層軟件系統的設計要求和測試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撐。新標準的出臺,統一了產品技術和服務規范,助力企業識別并降低風險,提升了產品品質,贏得了消費者信任,推動了該領域的良性發展 。 在顯示技術領域,Micro LED 作為新興技術,其相關標準一度缺失。深天馬 A 牽頭制定了 T/CVIA 145—2024《Micro LED 顯示屏質量視覺測試方法》和 T/CVIA 146—2024《Micro LED 顯示屏用發光芯片通用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前者規定了人眼對 Micro LED 顯示屏質量判定的測試條件和方法,適用于手機、手表、車載、電視等應用場景下的顯示屏檢測;后者明確了顯示用 Micro LED 發光芯片的性能要求、檢驗方法及規則。這兩項標準填補了行業空白,完善了 Micro LED 領域標準體系,對規范行業競爭、提升產品品質、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據不完全統計,在部分新興電子產業領域,超過 70% 的早期標準由團體標準率先制定,有效填補了標準空白,為后續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2、提升企業競爭力,助力行業升級 對于企業而言,參與團體標準制定是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當企業參與制定的團體標準在行業內得到廣泛認可與應用時,意味著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能力與行業影響力得到了充分肯定。這有助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客戶與合作伙伴。 團體標準通常對產品質量、技術創新等方面提出較高要求,企業在遵循團體標準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優化生產流程、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品質,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在智能家電行業,某行業協會制定的團體標準對家電產品的智能化程度、互聯互通性等指標提出了高于國家標準的要求。參與標準制定的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率先推出符合標準的智能家電產品,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引領行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眾多企業紛紛跟進,使得整個智能家電行業的技術水平與產品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四川佳世特橡膠有限公司作為一家致力于為航空航天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提供密封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參與研制的團體標準《預制混凝土箱涵接口用密封材料》榮獲工信部 100 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標準。該公司還先后參與起草國家、行業、團體標準 13 項,發布對標達標方案 2 項,榮獲全國企業標準 “領跑者” 3 項。其研發的產品已成功應用于 “華龍一號”“蛟龍號”“利比亞大人工河” 等國內外重大工程 。通過參與團體標準制定,佳世特橡膠提升了自身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推動了整個橡膠密封材料行業的技術升級。 團體標準在標準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1、靈活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個性化需求 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與地方標準側重于保障基本質量安全、規范共性技術要求,具有較強的通用性與穩定性。然而,市場需求千差萬別,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消費群體對產品與服務的要求各異。團體標準的靈活性使其能夠精準聚焦市場細分領域,滿足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 在特色農產品領域,不同地區的農產品具有獨特的品種、品質與地域特征。地方標準難以全面涵蓋這些差異,而團體標準可以由當地的農業協會、合作社等組織,根據本地農產品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標準,從種植養殖技術、產品分級、包裝標識等方面進行詳細規范,突出農產品的特色優勢,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如某地區的茶葉協會制定的團體標準,對本地特色茶葉的采摘標準、加工工藝、品質分級等進行細化,使該地區的茶葉在市場上形成了鮮明的品牌特色,深受消費者喜愛。 遂寧市充分發揮標準化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該市的鋰產業協會成功發布優于行業標準的《磷酸鐵鋰》系列團體標準 2 項,獲評 2023 年全國商會團體標準 “領先者” 。這些團體標準針對遂寧當地鋰產業的特點制定,從礦石原料、生產工藝到產品質量等方面都作出了詳細規定,既滿足了當地企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又突出了遂寧鋰產品的特色,提升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2、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團體標準的制定過程通常匯聚了行業內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企業具有豐富的市場經驗與生產實踐能力,高校與科研機構擁有前沿的科研成果與專業的研發人才。通過共同參與團體標準制定,各方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在新材料研發領域,高校與科研機構研發出新型材料后,通過與企業合作制定團體標準,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技術指標與生產規范,推動新型材料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應用。這一過程不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還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技術增長點,提升了行業的整體創新能力。據統計,參與團體標準制定的企業,其科技成果轉化率比未參與企業高出 30% 以上,充分體現了團體標準在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上海市電力行業協會組織國網上海金山供電公司等單位共同編制的《內置脫離器低壓交流避雷器技術規范》團體標準,通過采用可控納米溫控、熱熔脫離、分相不停電操作技術,成功解決了傳統低壓避雷器在遭受雷擊時內部氧化鋅閥片損壞導致的供電故障問題 。該標準的制定過程中,匯聚了行業內的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標準。在上海、浙江等地區已安裝符合該標準的避雷器 41148 個,取得了 5.26 億元的綜合效益,還榮獲了 2024 年第 49 屆日內瓦國際發明銀獎和 2024 年上海市質量協會質量技術獎二等獎 ,有力地推動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成果的落地應用。 團體標準對國家和企業的戰略意義 1、推動產業國際化,提升國際話語權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標準已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誰掌握了標準制定權,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團體標準作為我國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產業國際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國在一些優勢產業領域,如 5G 通信、高鐵、電子商務等,通過制定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團體標準,將我國的技術優勢、產業優勢轉化為標準優勢,提高了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例如,我國 5G 產業相關的團體標準,在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國際組織中得到廣泛關注與認可,為我國 5G 技術與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開始參考我國的團體標準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促進了我國產業標準在國際上的推廣應用,提升了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工業車輛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填補了工業車輛用燃料電池的國內外標準空白,為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設計、制造、檢驗提供了指導,為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提供了支撐依據 。該標準的發布,規范了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配套和使用,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工業車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推動了我國工業車輛行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升,助力我國相關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更有利地位。 2、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團體標準鼓勵企業將自主創新技術納入標準內容,通過標準的實施推廣,使創新成果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與認可。這不僅為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還激發了企業持續創新的積極性。 在生物醫藥行業,某企業研發出一種新型藥物研發技術,通過參與制定團體標準,將該技術的關鍵指標與操作規范納入標準體系。這使得企業的創新技術在行業內得到推廣應用,企業憑借技術領先優勢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與研發資金,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新的技術創新。眾多企業在團體標準的激勵下,積極投身創新活動,推動了整個生物醫藥行業的技術進步,培育了新質生產力,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今年 1 月,深圳市家具行業協會發布了 T/SZFA 3005—2025《沙發》及 T/SZFA 3011—2025《床墊》兩項團體標準,慕思作為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將多年研發成果與生產實踐經驗融入標準制定 。這些標準統一了關鍵性能指標的檢測方法與評價要求,如 T/SZFA 3011—2025 標準圍繞床墊的支撐性、透氣性、抗菌性等關鍵維度提出要求。通過參與制定該團體標準,慕思將自身的創新成果,如自主研發的 “太空記憶棉”、搭載 AI 睡眠監測系統的智能床墊 T11 + 等技術融入其中,不僅提升了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激發了企業持續創新的活力,為整個睡眠家居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起到了示范作用 。

"掃描二維碼,關注協會動態"